部省共建鄉村振興示范省???/p> 聚焦鄉村產業振興 筑牢鄉村發展根基 2018年以來,寧波市以部省共建鄉村振興先行創建市為契機,以鄉村產業集聚發展、融合發展為抓手,實施鄉村產業“4566”行動,全力推進鄉村產業振興。2019年,全市農林牧漁業增加值334.7億元,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632元,城鄉居民收入比縮小到1.77:1,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綜合得分位居全省前列。 一、圍繞集聚集群,打造鄉村產業發展主戰場 加快構建功能各異、支撐有力、運作高效的功能型支撐平臺體系,以大平臺推進大集聚,大集聚促進大發展。一是規模集聚。推進綠色都市農業示范區建設,全市示范區面積超過120萬畝,慈溪市現代農業產業園被認定為首批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。二是產業集聚。推動糧食、蔬菜和水產等產業向示范區集聚,示范區主導產業產值占比達到80%以上,9個省級園區年產值達231億元,畝均產出近1.4萬元。三是要素集聚。推進項目集中布局、資源集聚投入、功能集合構建,示范區計劃總投資75億元,已吸引社會資本22億元、金融資本8億元,集聚新型農業經營主體3800余家。 二、實施四鏈同構,搶占鄉村產業發展新高地 深入延伸產業鏈、層層提升價值鏈、優化重組供應鏈、調整完善利益鏈,著力構建業態、主體、機制、要素融合發展新格局。一是培育多元融合主體。發揮新型經營主體主力軍作用,涌現出象山柑橘聯盟、海曙藺草協會等一批緊密型產業化聯合體。二是發展多類型融合業態。推動與旅游、信息等要素高位嫁接,全市休閑農業經營主體1300余家,年營業收入65億元。三是打造多載體融合平臺。高標準打造農產品加工園、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,培育年產值10億元以上省級示范性農業全產業鏈12條。 三、狠抓科技創新,培育鄉村產業發展新引擎 深入實施科技強農行動,大力推進“兩進兩回”,增強農業發展動能。一是高標準建設種業強市。加快培育育繁推一體化的現代種業企業,集中打造雜交水稻、蔬菜瓜果、特色畜禽等育種平臺,全市種業產值35億元。二是高起點謀劃數字鄉村。建設智慧農業云平臺,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與服務平臺上線。三是高水平實施雙創行動。引導海歸、鄉賢、大學生等人才投身鄉村產業振興,培育全國農村創新創業園區3個、國家級創業孵化示范基地2家。 四、立足合作共贏,擦亮鄉村產業發展金名片 依托港口優勢和產業優勢,拓寬農業開放合作領域。一是抓招商促合作。累計發布鄉村產業招商引資項目200余個,引進正大、中集、愛科等一批世界500強企業。二是搭平臺促開放。加強與中東歐和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及地區的農業合作交流,形成慈溪市“臺灣農民創業園”等一批甬臺農業交流合作平臺。三是強優勢促協作。積極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,實施對口幫扶地區農業產業幫扶項目125個,計劃投資總額20億元。 五、聚焦賦權活權,放大鄉村產業發展增長極 深化農業農村改革,推動改革項目集成、要素集成、政策集成、效果集成。一是加快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。承包地流轉率和規模經營率69.7%,農村產權交易中心交易額7.9億元,推進農村宅基地“三權分置”,象山縣《探索農村宅基地“三權分置”激發鄉村振興新活力》成功入選改革開放40年40案例。二是加大金融支農力度。出臺《關于加快推進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》,政策性農業保險險種擴大到108多個,為農戶提供526億的風險保障。推進政銀戰略合作,鼓勵開發涉農信貸新產品,提升農業擔保公司服務能力,今年新增涉農貸款320億以上,農戶小額信用貸款授信率達到100%。 |